2024年中级经济师《人力资源》第1章的考点主要围绕组织行为学和激励理论展开,以下是人名理论相关的考点归纳:
一、动机与激励理论
期望理论(弗罗姆)
一个人需要多少报酬(效价)。
个人对努力产生成功绩效的概率估计(期望)。
个人对绩效与获得报酬之间关系的估计(工具性)。
核心观点:人们之所以采取某种行动(如努力工作),是因为他觉得这种行为可以在一定概率上达到某种结果,并且这种结果可以带来他认为重要的报酬。
动机三因素:
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
五个需要层次:生理需要、安全需要、归属和爱的需要、尊重的需要、自我实现的需要。
基本观点:个体拥有以上五种层次的需要,不同的个体在不同时期表现出来的五种层次的需要的强烈程度不同。五种层次的需要严格地成阶梯关系,当下一层次的需要得到一定程度的满足后,个体才会追求上一层次的需要。
双因素理论(赫茨伯格)
激励因素(高层次需要):晋升、成就感、工作性质、责任、别人的认可。
保健因素(低层次需要):工资、组织政策、监督方式、人际关系、工作环境。
ERG理论(奥尔德弗)
核心需要:生存需要(生理需要和物质需要)、关系需要(维持重要人际关系的需要)、成长需要(追求自我发展的内在欲望)。
独特性:各种需要可以同时具有激励作用;如果较高层次的需要不能满足,则对低层次需要的渴望会变得更加强烈(挫折—退化观点)。
三重需要理论(麦克里兰)
三重需要:成就需要(选择适度的风险、有较强的责任感、希望能够得到及时的反馈)、权力需要(喜欢支配、影响别人,喜欢竞争)、亲和需要(重视来自别人的接受和喜欢,追求友谊和合作)。
二、领导风格与管理理论
路径—目标理论(豪斯)
领导风格:指导式(我教你做)、支持式(你做我看)、参与式(共同做)、成就取向式(放手去做)。
费德勒权变理论
领导风格应用:工作取向(非常有利和非常不利情境下);关系取向(中等有利情境下,或关系好但工作不利/关系坏但工作有利的其他情境下)。
领导-成员交换理论
核心观点:组织内部存在“圈里人”和“圈外人”的差别,“圈里人”能获得高质量的交换。
道格拉斯·麦克格雷格的理论
X理论:传统权威的家长式管理,以管理者为中心。
Y理论:民主的家长式管理,以员工为中心。
三、其他重要考点
动机的概念与类型
动机三要素:决定人行为的方向、努力的水平、坚持的水平。
内在动机:挑战性的工作等。
外在动机:工资、奖金、表扬、社会地位(如晋升)等。
强化理论(斯金纳)
核心观点:结果对行为有强化作用,但非唯一因素。
参与管理
有效推行的条件:员工应有充裕的时间进行参与;参与的问题与自身利益相关;员工具有参与能力;组织文化支持;不使员工和管理者的权力地位受到威胁;员工参与的需要。
公平理论(亚当斯)
投入:个人认为自己付出的,特别是工作绩效。
产出:个人认为自己得到的,直接的工资和奖金、工作安全等。
2024年中级经济师《人力资源》第1章的考点主要围绕动机与激励理论、领导风格与管理理论以及其他重要考点展开。考生需要重点掌握这些理论的核心观点和应用场景,以便在考试中灵活运用。